查看原文
其他

频道平台化、项目市场化、管理扁平化、员工创客化,你“化”了吗?

2017-11-01 牟哲勤 广电独家

文|牟哲勤  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;转载请注明来源


智媒时代,人机共生,万物皆媒。那么,电视媒体的优势以及转型之路在哪里?


传统媒体不管是融合发展还是大力发展新媒体,盈利模式是一道绕不开的坎。在传统广告模式江河日下的大背景下,媒体融合发展时如何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,成为了行业的集体焦虑。


“TV+”区别于“互联网+”,但“+”的理念是一样,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,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。“TV+”也是一个跨界概念,即“电视台+产业”的发展模式。


电视台作为产业孵化平台,对每个节目进行产业垂直开发:线上,以全媒体理念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,继续发挥内容制造优势;线下,依托节目品牌公信力打造垂直产业链,扶植产业做大做强,同时,线下产业以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模式再造。


这样,项目本身不再以广告为营收,节目在服务于广大电视观众的同时也服务于其垂直产业平台,真正的营收在于线下的产业收入。


那么,传统媒体如何转型“TV+”?


一、生态式改革需实现“四化”


媒体融合背景下,广电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。


当前,大多传统媒体依旧采取“事业单位、企业化管理”的运作模式,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,当然也就无法与互联网企业、新媒体公司进行比拟,这成为了传统媒体转型难以突破的屏障。


体制机制的改革,就是要按照市场机制,努力实现“四化”:频道平台化、项目市场化、管理扁平化、员工创客化。


1.频道平台化:孵化新项目,扶植新产业


互联网时代,不仅要打破传统的科层制,更重要的是要将自身变成平台、将员工变成创客。


企业平台化,就是要改变吃大锅饭的情况,平台变身孵化器,实现内部双创。员工的收入来源于自身项目的成功与否,享受平台的创业扶持政策,不享受平台铁饭碗。


传统电视媒体在经营上一直是“横向发展”模式,即每天24小时铺满时段,缺乏做深与垂直开发。


频道平台化之后,也就进入到“垂直发展”模式:每个线上播出的节目服务于其垂直开发的产业,盈利转向线下;节目制作团队变身创客,不仅熟悉最基本的内容制作,还能兼顾市场开发。媒体由别人的吹鼓手变成了自己的吹鼓手。


2.项目市场化:节目制播分离,产业合资运作


制播分离是传统电视媒体目前流行的内容生产方式,在互联网时代,制播分离依旧是电视媒体向融媒体转型时努力的方向。


项目市场化,就是要在频道平台化的条件下,让更多好的内容得到传播与变现,让更多好的内容制作团队找到创业平台。


比如新媒体领域的佼佼者“二更”,探索出了与“一条”别具一格的发展模式——“二更”开放平台,与全国优秀的内容制作团队合作,采取盈利分成模式,相继推出“更杭州”“更重庆”“更长沙”等板块。而在内容的垂直开发领域,“一条”则转向内容电商领域,探索出了“内容+产业”的发展模式,这也是“TV+”理念在新媒体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。


在垂直产业方面,在不涉及内容制作的情况下,产业运作应充分尊重市场,允许民营参股,吸纳社会资源,共同打造产业集群。


3.管理扁平化:减少管理层次


全世界所有企业都是金字塔型的,这就是工业革命开始时德国人马克思·韦伯提出来的科层制,一层一层下来,也叫官僚制。以前如果企业规模扩大,相应的,必然会有管理部门的增多。这种管理模式成本高、效率低,越来越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阻碍。


“扁平化”管理是相对于“等级式”管理构架的一种管理模式,它较好地解决了等级式管理“层次重叠、冗员多、组织机构运转效率低下”等弊端,加快了信息流的速率,提高了决策效率。


作为媒体机构,管理上的扁平化就是要减少中间层,尽量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,同时分权到项目负责人,让项目负责人享有独立的人事、财务等权力,以提高项目在行政方面的工作效率。


4.员工创客化:合伙人制,优胜劣汰


传统电视媒体因长期实行“事业单位、企业化管理”,市场主体不明。员工一方面享受着机制福利,一方面安于现状,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。


员工创客化即以合伙人制运作项目,通过现代企业奖励制度,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,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平台事业发展结合起来,使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项目发展。


二、“TV+”项目孵化需做好顶层设计


有了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驾护航,电视媒体的“TV+N”还是要以一个一个项目为基础。


先有TV还是先有N个项目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项目是否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,项目切入领域是红海还是蓝海,能否打造出自己的商业模式,能否进行模式输出。所以,自项目孵化之初,就应做好顶层设计,理清逻辑关系。


传统电视节目的策划方案,要求设计者在节目层面进行详细说明,从节目背景到节目名称、形式,再到内容设计、板块设置等,这在以“渠道+广告”为主的时代符合电视策划的规律。而在互联网时代,虽然节目层面的设计依然重要,但还远远不够,或者说只是项目策划的一小部分。


全媒体时代,“TV+”战略下的项目策划应是一部完整的商业计划书——不仅要构思出节目模式,更重要的是构建出项目的商业模式,也就是顶层设计。


与互联网项目商业计划书类似,“TV+”战略下的项目策划也应找准用户痛点,找准垂直产业方向,比如市场发展状态、市场规模等;同时,还要找准线下产业的产品或服务。


在“观众”变“用户”的情况下,这个项目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?此产品或服务是否能解决用户的通道?要在摸索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自己的盈利模式,这其中还包含了推广模式,也就是节目层面的设计。当然,节目层面的设计也可能仅仅是推广模式中的一部分。  

   

综上所述,“TV+”项目应有自己的产品模式、用户模式、推广模式(节目模式)、盈利模式。


以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为例,该集团是湖北广播电视台和荆州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5月合作组建的全国首个以服务“三农”为主题的传媒企业。集团采用“频道+公司”模式,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,开发传媒与农业融合的多种新业态。“线上”通过内容播出,打造节目品牌链;“线下”通过农资(农药、化肥、种子)销售、绿色农产品销售、农村信息咨询服务、农村保险等多项业务,打造传媒农业产业链。


2013年,湖北垄上传媒集团线上广告经营收入6500万元,较2012年增长400%;线下产业经营超过4亿元,其中20%源自广告,80%源自线下产品。


2013到2014年进步也非常大,从4个多亿做到了8个多亿。


2017年1~9月,垄上集团实现收入总额2.5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55.63%。


湖北垄上传媒集团对于每个项目都会先从顶层做好设计。以《打工服务社》为例,线上以服务树立节目品牌,线下成立人力资源公司,深挖农村劳务输出资源,探索出了独特的商业模式。其盈利不在于栏目广告,更多的在于线下产业收入。


这种商业模式的探索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电视媒体“渠道+广告”模式,在模式清晰的情况下,还完全可以进行异地复制,实现不同省域的电视媒体在内容与产业上进行深度融合。


三、“TV”作为一个IP,能衍生出更多垂直商业业态


在“TV+”战略中,从某种意义来说,“TV”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IP。


一个好的内容品牌,其直接产生的效益是有限的,而它衍生出来的其他商业业态可能会产生无限的价值。


就像中国电影的转型之路一样,中国电影过度依赖票房收入的模式已经到了瓶颈期,围绕电影IP的周边产业才是未来电影产业发展的方向。


电视的未来也是一样。和“互联网+”一样,“TV+”也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。内容作为“基础设施”,将能孵化衍生出更多商业业态,这也是传统媒体转型一个重要方向。


“广电独家”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,“影视独家”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,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,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